每天上午,來自蘭溪的農場主李先生都會帶著自家農場的新鮮蔬菜,來到市區雙龍花園小區及附近幾個小區,把蔬菜放到社區團購點。“社區居民有蔬菜方面的需求,只要在社區團購群拼團下單,達到一定數量,我會把現摘的蔬菜送到社區門口,并貼上姓名標簽,方便居民自取?!崩钕壬f。
依托小區業主群,一種區域化、小眾化、本地化的社區團購形式在金華市區悄然興起。記者調查采訪發現,目前市區不少社區業主自己建群,或依托社區周邊的便利超市,以按需采購的方式團購商品,既減少了商品運輸和儲存等中間環節,降低損耗,節約成本,又能方便快捷地購買到更實惠的蔬菜、水產、肉類等日常消費品。
從產地直接配送到家的肉蛋奶,從地里剛采摘還帶有露水的新鮮時蔬……“線上下單+線下自提”的社區團購模式,可以說將菜市場搬到了家門口,市民增添了一種購物新體驗。
消費者說
買菜多了 網上團購新選擇
“群里推薦值得‘團’的物品,只需在群里接下龍,就可以采購到家,節省了不少時間?!鄙现芪?,家住雙龍花園小區的市民張先生說,社區有個團購群,蔬菜、水果、肉等一系列產品都能在群里團購到。
張先生表示,今年受疫情影響,“線上下單+線下自提”的無接觸購物形式,逐漸改變了一些市民“買菜就得去菜市場”的觀念,讓他們體驗到了購物的方便。
去年,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《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》提出,加快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建設,實施“互聯網+”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,拓寬綠色、生態產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,豐富城鄉市場供給,擴大鮮活農產品消費。
今年,國家發改委《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》也指出,要加快構建“智能+”消費生態體系,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模式發展,完善“互聯網+”消費生態體系,促進消費新業態、新模式、新場景的普及應用。社區團購的悄然興起,無疑是對這些《意見》的一個生動詮釋。
社區團購的吸引力在哪里?
張先生告訴記者,他每天工作忙忙碌碌,很少有時間去菜市場走走轉轉,而有了社區團購群后,平時只用碎片化時間瀏覽一下群消息,看到自己需要的選擇下單即可。退休不久的市民陳女士說:“菜市場有些菜是批發市場批發來的,中間轉來轉去就沒那么新鮮了。以前買菜只能去逛菜市場,現在選擇多了,有時候還是網上團購好,早上還在地里的菜,中午就能燒上桌,多新鮮?!?/span>
“團長”說
開團前先做嘗試保障品質
作為市區保集半島小區社區團購群的“團長”,邵女士開展社區團購的初衷很簡單:“去年8月,為了分享老家的高山蔬菜、玉米,我就建了這么一個群?!?/span>
令邵女士意想不到的是,鄰居們購買的意愿挺強烈。“大家都比較喜歡團購的形式,畢竟更實惠,東西也更新鮮?!?/span>不到一年半時間,保集半島小區已有兩個社區團購群,人數在700人左右,其中不乏老年人。“因為我的團購群有基礎,因此今年疫情防控期間,在方便居民團購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?!?/span>
談及社區團購群的發展過程,邵女士說:“在小區居民中建立起信任并不容易,最關鍵的是要保證質量,所以我們開團前都會先考察產品的品質,把好產品關。”如今,群內發布的社區團購信息基本上都能得到社區居民的響應,居民在群內下單,貨到后去小區保安室自提,這一購物新方式已受到大家的歡迎。
與邵女士自發建群不同,市區金色海塘小區社區團購群的“團長”鄭華燕有自己的“根據地”,那就是自家開在金色海塘小區內的生鮮超市。
據鄭華燕介紹,今年她的生鮮超市開張不久,為更好地服務小區居民,同時也為了保障一些具有時效性食品的新鮮度,她便起了拉群的念頭。“西瓜、生蠔……只有我們自己嘗試過的好產品,才會在群里給大家推薦。社區團購群要能生存下去,不僅要靠過硬的品質和可靠的服務,更要靠口耳相傳的口碑。”鄭華燕打開手機,將這個群的群成員展示給記者看,群成員規模已達到三四百人。
專家說
社區團購建立新零售體系
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經濟與信息管理系主任芮廷先告訴記者,社區團購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電商模式,它以一個社區中的商鋪為中心向外輻射,可為輻射范圍內的社區居民提供團購形式的優惠活動。“以社區為中心,以‘團長’(通常由社區內的熱心居民、便利店經營者等擔任)為分發節點,以微信群、小程序等作為交易工具建立團購平臺,消費者能夠在平臺上拼團購買生鮮、日化等生活用品,是一種新型購物形式?!避峭⑾日f。
“我自己也親身體驗過,個人感覺確實方便快捷、價格實惠,用戶可以在社區自提商品。如果自己沒時間去菜市場買菜,可以通過社區團購這一方式挑選菜,品質也有保證,尤其對于那些下班晚的人來說,使用社區團購是很方便快捷的。我身邊也有朋友用過,他們的反饋大多覺得方便。當然也有不好的反饋,如商品品種太少、質量沒保證,另外也有人對配送人員的服務不太滿意。”芮廷先說。
在芮廷先看來,由于社區團購涉及商品選擇、社區選擇、團長、配送、軟件等環節,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與難點。
首先是信任問題。社區平臺是依靠消費者的信任建立起來的,對產品的質量、服務以及誠信、售后等方面要有一定的把控力,否則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。目前類似的平臺有很多,用戶極有可能會選擇其他平臺進行購買。微信群之類的社區團購,對微信群的運營要求較高,因為微信群一旦信息過多,活動過多可能會產生信息雜亂以及用戶抵觸心理,導致出現用戶參與度不高現象。
其次,剛運營的平臺產品選擇少,需要有針對性地設立產品專區,既要有自己的特色,也要有多種類的選擇。再者,不是每個社區都適合做社區團購,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社區非常重要。依托大型綜合電商平臺創立的社區團購有較好的資源,覆蓋的店鋪范圍更廣,而小型團購平臺所涉及的范圍較小。“最重要的是配送速度,由于生鮮產品對于物流和時效性的要求非常高,所以保證生鮮產品的新鮮是配送應該解決的問題,這就需要提高物流配送能力?!避峭⑾日f。
采訪手記
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
社區團購成角逐風口
11月10日,滴滴對外宣布橙心優選日單量超過700萬單;11月11日,興盛優選對外公布當日訂單突破1200萬單;11月29日,“淘寶買菜”內測上線的截圖在互聯網上發酵;11月30日,京東高管早會上,京東主要負責人提出親自下場帶隊,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……一時間,社區團購成為各大互聯網巨頭角逐的下一個風口。
在多方逐鹿的大背景下,社區團購對于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,因為互聯網巨頭們“燒錢賣菜”的行為,通過互聯網巨頭社區團購方式買到低價又新鮮的菜品,是一個值得優先考慮的選擇。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,原先賣菜的小商小販,或者是開在社區里的小型超市經營者,這些抗風險能力并不強的個體商戶,在這個互聯網巨頭角力的角斗場里,極有可能成為第一批犧牲者。
記者認為,由于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原先小打小鬧的社區團購因此添了一把火,激發了各方的熱情。雖然,目前互聯網巨頭們暫時還沒有正式在我市開展各自旗下的社區團購,但從筆者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,將至少有兩家以上的互聯網巨頭來金重點布局,可以預見,一場沒有硝煙的“戰爭”很快就將在你我身邊展開。
如此看來,我市相關職能部門應該提前應對、未雨綢繆,重視對即將到來的平臺和物流體系的管控,構建起完善的監管體系,避免我市社區團購市場成為一個野蠻“角力場”,讓“互聯網+”更好地為市民日常生活服務。
新聞鏈接:https://cliser.jhnews.com.cn/jinhuaH5/commonDetail?tenantId=T_JH&siteId=S_JH&docId=202722